盈丰配资
三碗抄手摆在面前,一碗竹荪虾抄手、一碗藤椒抄手、一碗干拌抄手。手机吃完,开动。先吃干拌抄手,辣油很香;再吃藤椒抄手,麻得舒服;最后吃竹荪虾抄手,32元一份。
这时老板说话了:“你应该先吃竹荪虾抄手,不然就没味道了。”啊?不过无所谓。老板英姐,一位长得像鞠萍姐姐的阿姨,认真地说:“藤椒抄手的骨头汤,三天换一次,今天刚好在尾子上,早两天味道更好。”
·藤椒抄手(左)、竹荪虾抄手(右)、干拌抄手(下)
话虽如此,如果要给这三碗抄手打分的话,我觉得藤椒抄手满分,甚至想把汤喝干净(有点不好意思)。配料除了藤椒油,还有青红两种辣椒,但一点不辣,藤椒也麻得恰到好处,不会让嘴皮打架。百度了一下,藤椒学名为竹叶花椒,是青花椒的一种。英姐说,这个青花椒,来自雅安汉源,用清油炒香了的。
这家位于高新区中和街道的抄手店,名叫“鲜香抄手”。店名虽然普通,味道却相当地道,招牌是藤椒抄手、干拌抄手、竹笋虾抄手、八宝粥等。真的,没吃之前,我没有想到,抄手也有那么多讲究。
·鲜香抄手的个头比较大
店里墙上贴着一张抄手的宣传海报,写道该店有“三绝”:肉馅、抄手皮、红油。
就说这碗最贵的竹荪虾抄手,汤是鸡汤,脆的是竹荪,黄的是虫草花;馅有肉、虾仁、鱼子。“鱼子就是那个红姹姹的,吃在嘴巴头要爆。”英姐说,她家的抄手比较大。“一两有八个抄手,实际重量有三两多。”难怪吃一两就饱了。
她家的抄手皮也是定做的,放了很多鸡蛋。肉馅也放了鸡蛋,且不要蛋黄,只要蛋清。放蛋清的作用是让它更经煮,更劲道。如果供应商没有放那么多鸡蛋,她一眼就晓得。“我煮5分钟,皮子绵扯扯的,乱糟糟的,几下就煮烂了。”
·英姐在包抄手
红油的关键是海椒。“灯笼椒、二荆条、子弹头,三种海椒配起,用农村的土锅,放清油炒香,炒得黄生生的,再舂出来。手工舂来的海椒比机器打的要香一些。”
最近,店里推出了一个新品:传统手工八宝粥。英姐的店开了三年多,顾客多是回头客。她想给老顾客增加一点新口味。“我的外婆、妈妈都做这个八宝粥,她们传给我手艺,是自贡的老味道,成都很少吃到的。”
·豆瓣抄手
·番茄抄手
八宝粥工序也很复杂。头天晚上,先要用盐炒花生(防止糊)。炒酥后,用簸箕筛掉红衣,再碾成碎米。芝麻,也如法炮制。这只是准备工作。
第二天5点半起床,6点熬银耳汤,熬3个小时。同时,蒸糯米,蒸一个半小时,再焖半个小时。“银耳,80%打成粉,20%原样熬。放了银耳粉,银耳汤喝起来才粘稠,全是粉也不行,就看不见银耳了。”
尝了一碗八宝粥,除了银耳,还有冬瓜条、红豆、枸杞、红枣、芝麻、花生、糯米等,味道很温和,不甜也不腻。“它和那种机器灌制的八宝粥,口感完全不一样。”英姐不断强调“手工”两个字。
若是以前,我是不信“手工更香”这些说法的,认为是一种“反现代性”的营销话术。但吃了这碗干拌抄手和八宝粥,觉得有道理,因为真的很香。这有心理作用,也是客观事实。比如花生碎,用机器打,会榨出大量油脂盈丰配资,使香气挥发,且粘黏到一起,影响口感。用对窝舂也不行,一舂全成饼状。所以必须用擀面杖或玻璃瓶慢慢擀。这需要力气、时间和耐心。
·手工八宝粥
可是这个天气,八宝粥加冰会不会味道更好?英姐一口否定:“不好吃!我们试过了。因为八宝粥主要是糯米,必须要吃热的,才有糯叽叽的感觉,冷了是硬的。”那么,头天熬好,第二天卖不行吗?“不行,第二天味道不好,卖不完的全部都要倒掉。”
我问英姐,不怕把秘方公布了吗?她毫不在意,一般人做不出那个感觉。那个“感觉”,就是英姐小时候的味道。她很小的时候,就在外婆家吃八宝粥。
外婆和母亲都是餐饮从业者。那时候卖面,没有门面,随便找个地方放几根板凳,就开卖,生意还不错。外婆最拿手的就是八宝粥、面条。
·藤椒抄手
英姐是自贡荣县人,定居成都20多年,荣县口音已所剩无几(荣县口音辨识度极高,比如把“荣县”说成“云县”,“盐”说成“银”等等)。
30岁那年,英姐和丈夫来到成都卖卤菜。做了一段时间发现,做不过人家。别人做的卤菜,老远就闻到飘香,她的不会飘香,凑拢了才闻到香。“而且我做的卤菜今天卖不完,过两天就臭了,也不好看了。别人的卤菜一个星期也不臭,颜色同样鲜艳。”
英姐知道原因,但不愿意效仿,她觉得那是害人害己。“因为做卤菜的时候,每天早上的第一口卤水,是自己要吃的。所以我不做那些东西。虽然有些食用添加剂是合法的,但吃多了对身体总是不好的。”
·干拌抄手
·鱿鱼鸡汤抄手
于是,她从卤菜赛道转向抄手。但是抄手也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。“我的三姐开过一家很有名的抄手店,虽然她没什么文化,但特别喜欢钻研,我的技术就是跟她学的。”原来有高人指点,难怪味道这么正。
很好奇英姐的职业经历,更早以前是做什么的?她的回答让我小小地吃了一惊:“我以前是开中巴车的。”你很难将眼前这位身材娇小、形似鞠萍姐姐的女士和中巴车司机联系起来。
最初,20岁出头的英姐在供销社工作,做售货员,卖副食品。后来单位不行了,从1990年开始,英姐开始开中巴车,开了整整10年,运营路线从老家镇上到县城。现在,55岁的英姐已有35年驾龄,正宗的老司机了,但她不敢开中巴车,只敢开代步的小车了。
·包好的抄手
“我年轻的时候还是很牛啊。真的,啷个说我都是一个女娃儿,那个时候开车的女司机还是很少很少的。我是鼓捣我老公教的。他说你开啥子车嘛,出了事我婆娘都找不到了。哈哈哈。我说我就是要开。老公开拖车回去返空的时候,我就去学,慢慢地就学会了。”
开车的时候,每到傍晚,英姐就去一家卤菜店切卤菜。她觉得那个卤菜好迷人。后来跟老板混熟了,就跟他学做卤菜。
·竹荪虾抄手
开中巴车和做餐饮,哪个更累?英姐觉得,还是做餐饮辛苦些。开中巴车虽然也辛苦,但在那个年代,还没有高铁,私家车也没普及,开中巴车还是很挣钱的。他们通过开中巴车,在老家买了房子和门市。
“那个时候单位不行了,你有没有焦虑呢?”
“没有。那时我老公的家庭条件还可以。单位不行了,就买一个中巴车,自谋生路,还是非常不错了。”
英姐的每一次“转型”,看上去很被动,但实际上又是主动的。
小店做的都是回头客生意,但是一些老顾客,吃着吃着就走了,因为这边的客人多是在天府几街上班的租户。英姐今年听了很多这样的话:“阿姨,这是我最后一次来吃抄手了,我要回老家了。”“阿姨我换工作了,隔你很远,心心念念的抄手,以后来吃了。”
所以,她想用品质和口味吸引更多的回头客。“我把质量卡得很死。我喊我老公每天早上一定要去守到打猪的前胛肉,因为前胛肉做抄手要脆一些。”但是这天,英姐的老公开车回老家装猪骨头去了。
·杂酱面
明早5点,她要自己去守着打前胛肉。打完肉回来,要赶紧加工。还要熬银耳汤、蒸酒米。早上7点钟就有客人了,9点左右,八宝粥就要出锅。每一个时间点,都卡得严丝合缝,才能赶上趟。
“我跟你说嘛,我老公跟我打下手,我才是主角。”英姐一边包抄手,一边跟我聊天。她舀一瓢肉馅在一张方形的抄手皮里,手指捏住抄手皮的两端,轻轻一勾,一个抄手就包好了。二两抄手十四个,只用了一分钟,差不多4秒钟包一个。
编辑丨Rain
图源丨鲜香抄手
CONTACTS
找到小都
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
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红书
合作添加微信号
YOUCHENGDUDU
·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·
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